讀過帕爾默教授的《教學勇氣》一書.不由掩卷深思,不由得慨嘆道。教學,真的需要勇氣,打開我們的心靈,喚醒真我的靈魂,在那新課堂的空間,構建一個教學的共同體,在那偉大事物的圓圈,點燃教師對人類最重要的教育事業(yè)的熱情,進行一場心靈之旅。
一、 有勇氣洞開自己心靈
“教學的勇氣就在于有勇氣保持心靈的開放,即使力不從心仍然能夠堅持,那樣,教師、學生和學科才能被編織在學習和生活所需要的共同體結構中?!倍嗌倌甑膸煹雷饑?,讓教師總是戴著面具跳舞,不斷迷失自己,失去自己,的確,我們是該找回我自己,洞開自己的心靈,不為其他,只為我們塑造靈魂的工作。有時,課堂上自己真的有些知識不懂,學生講到了,自己無言以對,卻硬是打腫臉充胖子,讓學生暫且坐下以后再說,其實開放心靈讓學生講下去,誠懇地向?qū)W生求救才是最佳選擇。勇氣丟到了哪里?今天,捧起《教學勇氣》,檢閱自己的靈魂之旅。我終于找回我自己。開放自己心靈,自會與學生打成一片,成為朋友。不光在教學上如此,生活中應該也這樣,喜歡某個學生,我只是悄悄藏在心里不敢說出來??赐甏?/p>
書,我才明白,開放心靈很重要。親其師而信其道,最高的藝術是與心靈相通。以后的教育教學中,我要鼓起勇氣開放自己的心靈,為了構建最佳的學習共同體。
二、 有勇氣構建共同體
作為一名教師,我們一直奮斗在教育的最前線。教育改革像呼吸一樣在我們的教學中,從以前的“以教師為主體”的傳統(tǒng)模式教學,到現(xiàn)在“以學生為主體”的現(xiàn)代模式教研,總以為自己已經(jīng)站在教改的前沿,直到讀到《教學勇氣》,方知自己的卑微之處?!督虒W勇氣》第五章《教學與共同體中》有這樣一段話:“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,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,而應以主體為中心,在真正的共同體模式中,課堂上教師和同學同時專注一件偉大事物,在這樣的課堂上,讓主體一不是教師和學生一一成為我們專注的焦點,以教師為中心和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最優(yōu)物質(zhì)獲得融洽和超驗升華?!苯處煹臐M堂灌不合時宜,學生的滿堂言有些荒唐,唯有師生專注于一件偉大的事物,唯有師生的教育最優(yōu)物質(zhì)獲得融洽和超驗升華的課堂才是最美的課堂。偉大的事物成就完美的學習共同體,成就學生、教師、學科三位一體的精彩課堂。
然而在我們實際教學中,還是教師講得多一些。我們沒有勇氣尋求偉大事物,沒有勇氣以偉大事物為主構建一個學習的共同體。當學生發(fā)言離題遙遠,我們恐懼完不成教學任務,恐懼使我們與學生、學科保持分高。于是教師越俎代庖,慌里慌張、糊里糊涂講完課,冷落了學生的心靈感受,冷落了“偉大事物”,讓“真知”尷尬地站在教室門外徘徊。要么學生發(fā)言,教師無所適從,盲目肯定。讓真理游于教室外,讓新知在書本上躺著不動。教學勇氣何在?捫心自問,這時候,我們需要呼喚靈魂的回歸,一起去尋求共同體的存在。是的,應該有勇氣去創(chuàng)建最佳的學習共同體。
三、 有勇氣去尋求“偉大事物”
我們的教學生活很繁瑣,尤其又兼有班級的管理工作,從上班到下班,根本沒有喘息的時間。能靜下心來備課,著實很難,這就要教師鼓足勇氣、擠點時間喚回自己真我,喚醒自我教課的靈魂,凝聚在備課舞臺,精讀課文,鉆研教材,查找資料,尋求偉大事物的影蹤。然而,自我的力量是薄弱的,還得有勇氣敞開自己心靈,與同事構建一個共同體方可凝聚力量尋找到“偉大事物”的影蹤。不要關上門教學,那樣心靈就會枯竭,自身就會不完整。自己充分準備,加上同事間的交流,效果會好很多。
總之,“讓我們以安靜地以接納的心態(tài)面對別人的問題,鼓勵別人的心靈走出來,允許別人心靈以它自己的水準和速度自行發(fā)現(xiàn)答案。”然后自己再總結提升,直至尋到最偉大的事物,為構建學習共同體做好準備。
愛因斯坦曾經(jīng)說過,對于一個人來說,所期望的不是別的,而僅僅是他能全力以赴地服務于一項美好的事業(yè)。教育是人類一項美好和永恒的事業(yè),教師是“最光輝的職業(yè)”。因此,作為教師要鼓足教學勇氣,選擇教育、投入教育、幸福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