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離不開茶峒,你帶一些被雨打的濕濕的緬桂花走吧?!?/p>
水綠綠,天藍藍,影子在雨里奔跑。讀完《邊城》,讓人想深深的嘆一口氣,或是為了翠翠對那個歸期未定的人,或是為了死在雷雨夜的老船夫,又或是那個端午的夜。當撐船人家的少女碰上淳樸熱情的青年人,倒讓我想起沈從文寫的那句話“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,看過許多次數(shù)的云,喝過許多種類的酒,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。”整夜整夜的情歌,唱不盡年輕人之間的發(fā)酵的甜蜜。但甜蜜發(fā)酵完的“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,也許明天回來”的結(jié)局,又留下了淡淡的酸。這樣的"bad ending"大概是許多人的意難平,但正是這樣的缺憾,才使得這個故事雋永而深刻。
這個發(fā)生在湘西邊界的美好故事,一切脆弱的像是平靜的小溪,丟進一粒石子便能在水面上泛起層層漣漪。藏在翠翠心中不只有對年少初知情滋味的期待羞澀和愉悅,更有對祖父的依戀,對茶峒,白塔,煙雨或者說是對這片從小生長的土地的纏纏綿綿的情思。我想最后,翠翠選擇在茶峒等著儺送,不僅是天真少女對情人的執(zhí)著,更有對茶峒的留戀。
全書讀完似乎是喝了一杯淡淡的茉莉花茶,唇齒留香,清新無比又帶著幾分苦澀。又像是聽見了悠揚的山歌,如脆筍掰開一般爽爽利利,帶著在夏日沐浴過后聞見雨后的芳香,毛孔都舒展開來那般暢快舒爽。
“文字無聲卻又振聾發(fā)聵?!鄙驈奈牡奈淖挚偰芙o人無聲的沁潤。書中寫道“這世界有的是你們小伙子份上的一切,應當好好的干,日頭不辜負你們,你們也莫辜負日頭!”,寫在沈從文的筆下,像是娓娓勸說著如今的人,即使奔向理想的過程塵土飛揚,也不辜負樓下的蒹葭和窗外的明月,不辜負這個世界給的機會,不辜負生活。不在功利主義的導向下忘卻了生命的本質(zhì)是一場歷程,你我都是一縷游魂,在一次次與世界碰撞,打碎重構(gòu)中加固自身成為一縷精魄。帶著這本書中寫的愛與希望,去向自己心中的“邊城”遇見正當時的“翠翠”或“儺送”。
書里濃濃的祖孫情更讓我動容,“我不生你的氣。你在我身邊,我很快樂?!薄拔胰f一跑了呢?”“你不會離開爺爺?shù)?。”“萬一有這種事,爺爺你怎么樣?”“萬一有這種事,我就駕了這只渡船去找你?!备赣H的殉情,母親的追隨而去,翠翠,在祖父的照顧下慢慢長大。爺爺帶她在溪邊劃船,游玩,在青山綠水下長成了山間的精靈,涉世未深,浪漫純真。而在那個雷雨交加的夜里,這個忠厚的老渡船人操心了一輩子,終于帶著對翠翠終身大事的懸心,在一個雷電暴雨交加的夜里辭別人世。那個晚上河水從懸崖上沖下來,沖走了翠翠賴以為生的渡船,沖塌了守護翠翠的白塔?!坝H人的離世不是一時的暴雨,是一世的潮濕。”翠翠就這樣帶著哀愁留在茶峒,“可是那個在月下唱歌,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,還不曾回到茶峒來?!?/p>
這是一塊心靈的凈土,時有白鷺飛過擾動心弦。眼光澄澈的少女,撐船的老人,纏繞成線的燈,波浪翻滾的浪花與羞于言表的情意都在這片土地燃燒,生生不息,一遍又一遍唱起那夜的情歌,悠揚纏綿,余音裊裊,回味無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