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心?媽媽樹?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時我便被吸引了,媽媽心是指媽媽的心嗎?媽媽的心和樹有什么關系呢?帶著好奇和疑問我翻開了由臺灣作家方素珍所著的繪本《媽媽心,媽媽樹》,合上書時我的眼眶有些許的濕潤。
這是一個非常溫暖、充滿智慧與溫情的母愛故事:故事的主人公小蘋果不想上學,媽媽用手帕做了一顆心,讓小蘋果帶到學校掛在窗外的樹上,就像媽媽陪在身邊一樣。小朋友們也學小蘋果,于是窗外的樹上掛了好多顆“媽媽心”,就像媽媽陪著自己上課一樣,小朋友們不再擔心和害怕了。但是,阿志經(jīng)常搶小朋友們的“媽媽心”,大家都不喜歡他,然而事情的真相是阿志沒有媽媽,這是一個可憐又令人同情的孩子,看到阿志傷心地哭著跑開了,老師也哭了,初次讀到這里時我的眼淚也忍不住流了下來。故事中的老師也和阿志一樣沒有媽媽,所以她很能理解阿志的心情。最后老師想出了一個好辦法,讓阿志的爸爸給阿志做了一顆“媽媽心”,老師的奶奶也做了一顆“媽媽心”,掛在了“媽媽樹”上。最后,大家都擁有了一顆“媽媽心”。
愛,源自于媽媽的天性,源自于孩子成長和發(fā)展的需要。“媽媽心”是媽媽的心和孩子的心的結合體,處理好孩子對母愛需求的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是母親和老師極為重要的責任。在我看來“媽媽心”所代表的不僅僅是媽媽的愛,更代表著一種關心、關愛,一直在身邊關心、關愛我們的人,不管他是誰,是什么身份,他的關心就是“媽媽心”。
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,今年我?guī)У氖切“?,在剛入學時,孩子們都有著嚴重的入園焦慮,在教室里聽到最多的就是哭著要媽媽的聲音,三歲多的孩子,第一次離開媽媽,獨自到幼兒園,面對陌生的環(huán)境、陌生的老師、陌生的同伴,他們的內(nèi)心極度焦慮和不安,而這時,愛是最好的良藥,看著孩子們一個個稚嫩的臉龐,仿佛就像是我自己的孩子,給孩子們一個大大的擁抱,說幾句安撫的悄悄話,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就像媽媽一樣,我們老師對孩子們的關心愛護,也是一顆“媽媽心”。
在讀完繪本之后我很慶幸,慶幸我們班的孩子都有爸爸媽媽,沒有像阿志一樣的孩子,同時我又很心疼那兩個父母外出打工,幾個月見不到爸爸媽媽的孩子,我更應給予她們關愛,讓她們從老師的身上感受到“媽媽心”。
通過閱讀這本書,我也產(chǎn)生了對“生命”的思考,當我?guī)е∨笥褌円黄鹱x這個繪本時,有孩子問道:“阿志和老師為什么沒有媽媽?她們?nèi)ツ睦锪??”我告訴孩子們“她們?nèi)チ艘粋€很遠的地方?!奔渭瘟ⅠR回答“她們是不是死了?”當嘉嘉提出這個問題時,我遲疑了,我不知道該如何去給孩子們解釋生死。對于學前兒童來說,他們?nèi)狈Α吧馈钡恼J識,不知道什么是“死”,對“生”也充滿了好奇,很少有孩子能夠理解生命的可貴。在我們幼兒園一直都開展的有生命課程,而很多孩子卻不理解什么是生命,其實生命就是一個生物的生、老、病、死,不管是人還是動物、植物,都有一個生命的過程。孩子們隨著年齡的增長,也在慢慢理解怎樣與人友好相處,怎樣關愛他人。
這個繪本不管是對于孩子、家長還是我們老師,都是非常值得一看的,對于孩子來說,這個故事,不僅能夠讓孩子在入學初期感受到母愛,消除分離焦慮,盡快的適應陌生環(huán)境,更能夠在孩子們小小的心靈里,培養(yǎng)出一顆善良、關懷的心;同時能夠讓孩子們接觸生命,感受生命。對于家長和老師來說,通過繪本我們能夠得到許多思考,幫助孩子們建立更多的安全感,讓孩子們體會到愛,體會到身邊有許多人在愛著他們,每個人都有“媽媽心”,愛,一直圍繞在身邊。